【摘要】 闡述了生態護坡的內涵以及生態護坡技術的設計原則,介紹了植物護坡、三維植被護坡和植被型生態混凝土護坡等三種生態護坡技術,分析這三種護坡技術的應用范圍和適用條件,列舉了生態護坡技術在國內的應用實例。
【關鍵詞】城市河道;生態護坡;技術
1 概述
傳統的河道護坡主要有漿砌或干砌塊石護坡、現澆混凝土護坡、預制混凝土塊體護坡等。這些護坡工程的造價均相對較高,且水下施工、維護工作難度較大。其最大的缺點在于,它僅僅從滿足河道岸坡的穩定性和河道行洪排澇功能的角度出發進行設計施工,很少考慮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
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河道建設不僅要使堤岸發揮出水利工程的功效,而且融入城市園林景觀、生態環保、建筑藝術等多種內容。也就是在這種前景下,生態護坡技術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并且進行了一系列的較深入的研究與探索。
國外在這方面的研究比國內起步要早, 日本早在1O多年前就提出了“親水”的觀念,并且在生態護坡技術方面進行了實踐,推出了植被型生態混凝土護坡技術。我國生態護坡技術最近幾年也有長足的發展。各地正在嘗試在不同條件下應用植被草、土工材料綠化網、水力噴播植草技術、植被型生態混凝土、水泥生態種植基、土壤固化劑等多樣的生態護坡技術。如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在進行城市河道整治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河道作為城市的靈氣所在,兩岸都進行了精心的規劃和設計,形成了水與綠色結合的濱水環境。
2 生態護坡的內涵
生態護坡概念的內涵包括兩個要素:
一是河道護坡滿足防洪抗沖標準要求,要點是構建能透水、透氣、生長植物的生態防護平臺。
二是河道護坡滿足邊坡生態平衡要求,即要建立良性的河坡生態系統,由高大喬木、低矮灌木、花草、魚巢、水草、動物沿灘地、迎水邊坡、坡腳及近岸水體組成河坡立體生態體系。
生態護坡應是“既滿足河道體系的防護標準,又利于河道系統恢復生態平衡”的系統工程。前一個要素是人對自然的要求,即人們為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安全改造自然;后一個要素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的尊重,即改造自然但不破壞自然的平衡。二者結合體現了“人與自然和環境協調發展”理念。
|